类型:转载 来源:IT时报
举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旗,如日中天的互联网金融改变着老百姓的理财方式。门槛低、高收益、操作便捷,当诸多新产品欢天喜地呱呱落地的时候,其风险也在被放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蜜糖之后往往是陷阱和深渊。对于这种新兴的理财方式,用户在拥抱之余,更应记住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也希望相关部门的监管能紧随而上。
中欧温顿卷走4亿元 投资者欲哭无泪
涉事企业:中欧温顿基金公司
“李晓涌,你逃到哪里去了,你怎能忍心卷走我们的养命钱?”日前,一封声嘶力竭的控诉信在QQ群里流转。事情的起因,源于2月底中欧温顿基金公司高管李晓涌的失踪。
这家位于北京繁华商业区CBD的公司创立于2012年7月,它自称加入了中国企业联合会,获评CEC9000“AAA信用企业”,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由200多名理财经理深入各大超市、广场推销理财产品。而在2月底,其耀眼的光环戛然而止。
在QQ群中,受骗者贾先生对《IT时报》记者说,他和朋友一共买了超过40万的理财产品。2月25日,他在论坛上听说中欧温顿高管跑路的新闻,急忙和朋友赶到现场,只见原本布置整齐的办公室已经一片狼藉,宣传单散落一地,仅有的几名底层员工被客户团团围住。但是他们根本不了解情况,其中有两个人自己也是受害者,购买了大量理财产品。
“我现在真不知怎么办了。”今年30岁的贾先生对《IT时报》记者说,这些钱是工作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原本在结婚时派用场的,但是中欧温顿较高的年收益率让他动了心。没想到,钱打过去不到两个月,其高管就“人间蒸发”了。
《IT时报》记者了解到,和贾先生有同样遭遇的受害者还有很多,其中有不少人投资资金超过100万。目前,约2000名投资者近4亿元资金无法赎回,北京警方已经立案侦查。记者拨打中欧温顿的电话,已无人接听。
记者调查
三年收益率超50%的诱惑
根据公司官网资料,中欧温顿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深圳,北京是其第一家分公司,位于海航实业大厦16层,主要涉及领域包括P2P、基金和PE,P2P是它的主要业务,产品包括月月盈、季季盈和复利盈等。
公司自称是公募基金,但是《IT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证监会官网公布的公募基金公司名单中并没有“中欧温顿”的名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日表示,中欧温顿不是基金业协会会员,也没有在基金业协会进行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行为已经违反《基金法》。
这样一个看似正规却隐患重重的企业,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人蜂拥而至?在受害人QQ群中,大部分人表示,他们是被超过10%的年收益率冲昏了头脑。受害者刘先生对《IT时报》记者说,以“复利盈”为例,对方在介绍时表示,这是一款循环出借的产品,可以享受到“利滚利”的较高回报,一年的预期收益率不低于13%,三年预期收益率能超过50%,远远超过了存款利率。
专家提醒
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现象,P2P最大的特点是高收益,目前主流的P2P网贷平台平均年收益率达到20%。然而,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缺乏相应法律、缺乏政府监管、构建在信任体系上的P2P平台,其安全基础被没有牢固。那么,在投资时,如何选择P2P平台,减少自己的风险呢?
新新贷品牌经理朱捷表示,在挑选P2P平台的时候,要注意查看几个方面,一是创始人、法定代表和高管的背景如何;二是公司的真正实力和老板品行如何;三是有没有金融风控从业经历,有没有完备的岗位人员配置,包括IT和风控两类专业技术人员。
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即便是平台公开了所有信息,也很难查证。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最好选择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网贷之家CEO徐红伟建议,“可以把资金分成5份,选取5个平台分别投资。低于5个平台则分散性不够,超过10个则没有精力保持足够关注度。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看清楚了再投,看懂了再投;看不懂,看不清楚的,收益再高也不投。”
年化收益率缩水一半 互联网理财风险提示遮遮掩掩
涉事企业:平安陆金所
相对于一些小型的P2P平台,大企业推出的网络理财产品往往可信度较高,不太会发生跑路事件,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却存在收益率概念模糊等情况,让非专业的消费者一头雾水。
投资人张先生对《IT时报》记者说,他此前投资平安陆金所的“稳赢-安E贷”产品,就遇到过类似的事。“该产品宣称年化收益率8.6%。我投了42000元,期限36个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产品每月以等额本息的方式收回,以此计算,到协议期结束只能拿到利息6360.29元,折合年收益率仅4.6%,比预期收益率大大缩水。”
记者调查
理财产品宣传模糊
收益率缩水的原因在于,陆金所采用的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除了返还利息之外,还返还一定的本金,这样会导致本金余额减少,后续产生的利息也会相应减少。对此,陆金所副总经理黄黎明解释说,由于陆金所借款标的大多数为信用借款,借款人回款就是采用等额本息,所以要保证一一对应,投资人回款也必须是等额本息,否则会形成资金池,将触碰监管红线。
既然有这样的说法,投资者质疑,为什么在产品上直接写成8.6%的年化收益率呢?这样容易误导投资者。据计算,除非投资者将每个月被返还的本金和利息重复投入该产品,才有可能接近8.6%的收益率,但事实上,由于竞争人数众多,难以保证投资人每个月都竞标成功,资金闲置的情况在所难免,而8.6%的收益率也是难以企及。
专家提醒
小心理财产品“文字陷阱”
红得发紫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和较高的收益率,让许多人头昏眼花,而忽略了高收益率背后存在的种种问题。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风头正劲的余额宝、理财通们本质上也是货币基金,也存在亏损的可能,而部分企业并没有做到完善的风险提示。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游云庭曾经撰文指出微信理财通对风险提示过于乐观,并敦促腾讯作出修改。游云庭对《IT时报》记者说,在对外宣传中,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夸大自己的收益率,对风险避而不谈,这种误导性的宣传涉嫌虚假宣传和反不当竞争法。“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各类理财产品前,除了要做好专业知识方面的储备,也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了解产品的收益从何而来,风险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不可盲目地用收益率高低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国际注册特许财务策划师投融资分会理事长、著名理财分析师陈盛东提醒,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适量参与,将自己的10%~30%的现金资产投于较高收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较为妥当,并且合理搭配各种期限的理财产品,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电话:021-52985193 传真:021-52985193-1202 邮箱:service@kzit.com.cn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33号瑞安广场22楼2270室
版权所有 © 上海恪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